PG电子(中國)官方网站

2025科学可视化作品征集活动章程|PG电子-官方网站
2025科学可视化作品征集活动章程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4-18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学传播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同时探索艺术赋能科技创新的新模式,特举办“科艺交融视界未来”2025科学可视化作品征集活动。  本活动以“科艺交融视界未来”为核心理念,倡导通过视觉化技术将复杂的科学概念、数据与过程转化为兼具专业性与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展现科学之美与艺术之思的共生关系,助力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与应用。  科学传播的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学传播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同时探索艺术赋能科技创新的新模式,特举办“科艺交融视界未来”2025科学可视化作品征集活动。

  本活动以“科艺交融视界未来”为核心理念,倡导通过视觉化技术将复杂的科学概念、数据与过程转化为兼具专业性与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展现科学之美与艺术之思的共生关系,助力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与应用。

  科学传播的革新:艺术化表达能够突破传统科学内容的专业性和局限性,以直观、动态的形式传递抽象理论(如量子力PG电子 PG平台学、基因组学),降低公众理解门槛,推动“科学普惠”。

  科研创新的赋能:可视化技术(如数据建模、虚拟现实)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工具,更是激发科学家创新思维的催化剂。艺术视角可推动多学科交叉,为科研问题提供全新解构路径。

  文化与科技的共生:科学可视化PG电子游戏 PG电子官网作品兼具学术价值与美学价值,能够成为承载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促进科技与人文的对线 搭建开放共享的科学可视化创作平台,汇聚产学研多方合力;

  2.1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报社、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2.2 承办单位:科学网、艾思科蓝

  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Wiley、The Advanced Portfolio、The Innovation、科艺万象

  2.4 独家平面作品公众征集平台:新浪微博2.5 独家视频作品公众征集平台:抖音

   学术领域6人(占比40%):高校、科研院所、期刊专家; 艺术领域6人(占比40%):艺术院校教授、设计师、导演、策展人;

   公众代表3人(占比20%):科普达人、媒体代表、平台代表。

  3.2.1 主题范围:生命科学、医学科学、化学科PG电子游戏 PG电子官网k>PG电子 PG平台学、工程材料、信息科学、地球科学、数理科学、交叉科学、管理综合等

   图片类:静态科学插画、信息图表、显微摄影、数据可视化设计、自然博物摄影;

   视频类:科学实验短片、动态数据模拟、科幻微电影、科学纪录片、科普动画。

   视频分辨率1080p,格式需兼容主流播放器,文件体量不超过1G。

  3.4.1 登录科学网APP,在“2025科学可视化作品征集活动”专区中点击提交按钮,或在个人账号下发布新作品并注明#2025科学可视化作品征集活动,即可参与活动;

  3.4.2 登录新浪微博,带#2025科学可视化大赛#话题词发布博文,参与活动平面作品投稿;

  3.4.3 登录抖音,带#科学之美作品集 话题词发布视频,参与活动视频作品投稿;

  3.4.3 提交的作品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并在文字说明中清晰介绍作品中的科学原理及设计理念。

   最佳美研平面作品:纪念牌、证书、线上线下巡展参展资格、线上推广资源支持、学术资源支持

   创意先锋平面作品:纪念牌、证书、线上线下巡展参展资格、学术资源支持

   Ai创新平面作品:纪念牌、证书、线上推广资源支持、线上线下巡展参展资格、学术资源支持

   公众人气平面作品:纪念牌、证书、线上推广资源支持、学术资源支持

   最佳美研视频作品:纪念牌、证书、线上线下巡展参展资格、线上推广资源支持、学术资源支持

   创意先锋视频作品:纪念牌、证书、线上线下巡展参展资格、学术资源支持

   Ai创新视频作品:纪念牌、证书、线上推广资源支持、线上线下巡展参展资格、学术资源支持

   公众人气视频作品:纪念牌、证书、线上推广资源支持、学术资源支持

  5.1 征集阶段(2025年4月-5月上旬):发布征集公告,官网开放投稿,同步启动高校及科研院所推广;5.2 初审阶段(5月中旬):评委通过评分系统进行初选评分;

  6.1 媒体发布:中国科学报牵头联合主流媒体发布活动启动及综述宣推图文报道,联合各主流平台推广入选图文及视频作品;6.2 线上渠道:中国科学报牵头联合微博、抖音发起相关话题,共同面向公众征集作品;

  6.3 线下联动:中国科学报牵头与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小型“2025科学可视化作品征集活动入选作品展区”,开设科学可视化创作体验工作坊并举办科学艺术分享交流会;

  7.1 本章程最终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7.2 本活动为公益性活动,全程不向参与者收取任何费用;

  “科艺交融视界未来”让科学的诗意,照亮真理的前路!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FIE 中国矿业大学樊静丽教授等:基于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的煤制油在中国国情下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及成本评估

  FESE 不同气候区腐殖酸和富里酸对紫外线辐照氧化石墨烯团聚行为的影响

  【关注领好礼】你的文献阅读清单千万不能少了这一项!科研人必读预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