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鹰击长空,还是苹果花开,是劳作的马,还是悠哉的天鹅,是枝繁叶茂的橡树,还是蜿蜒的溪流,云卷云PG电子官方网站 PG电子网址舒,日升日落,形式永远追随功能,此即规则。
100 多年前,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写了一篇小短文《高层办公建筑艺术思考 The Tall Office Building Artistically Considered》,知道这篇短文的人不多,但其中这句「形式永远追随功能(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滥觞于建筑领域,发扬在工业设计领域,成为业内所有人都知晓的一条设计金线。
智能手机设计,可能是这个时代里影响人数最多的品类,在此之中,屏幕,成为设计里最重要的因PG电子官方网站 PG电子网址素,几乎可以这么说,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这场消费电子历史上最浩浩荡荡的代际革命,亦是一场屏幕革命,关乎屏幕尺寸,面积,以及屏占比。
智能手机及其屏幕有如此变化,暗线便是那句「形式追随功能」,理解了这句百年箴言,和 20 年左右的智能手机发展史,也就能理解大半华为Pura X,一部「阔 很有型」的新形态折叠屏手机。
华为Pura X 当然是一部很不一样的手机,以至于需要多一点的理解成本,甚至可以说,给它下定义需要更多的线 日上午正式开售之后,我们可以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看到大量的用户真实评价,有意思的是,除了「看着好奇,上手真香」,整体大家表达了对这个「胖墩儿」手机的喜爱之外,华为门店的首销氛围热烈,销售人员训练有素也成为了加分项。
回顾智能手机演变史,触控屏幕取代功能机实体键盘、干掉正面指纹识别模块,从 iPhone 5 开始流行的 16:9 的屏幕比例,也进化到了如今的 20:9 全面屏,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变化。
华为Pura X「阔折叠」的定位,超然于业界常规定义的小折叠(上下折叠)和双折叠(左右折叠),当然也迥异于华为自家的三折叠,如果把之前华为 Mate X 外折叠形态算上,这已经算作是华为在折叠屏领域探索的第 5 种形态了。
因而,华为Pura X 展开之后,屏幕尺寸虽为 6.3 英寸,听起来比不少大屏旗舰机要小一些,但实际上它的显示面积达到了 115cm 左右,与 6.9 英寸的 iPhone 16 Pro Max 屏幕面积几乎一致。
同时,它还将重量控制在了 193.7 克(素皮版),宽度(折叠形态)控制在了 74.3 毫米,恰好一握,适合久握。
实际上,身处华为 Pura 家族的华为Pura X,自然会有这个家族的诸多特质,约在一年前,华为 P 系列升级为 Pura 系列,「源自纯粹,生而独特」便是这个系列的出生宣言。
以艺术灵感而论,这是借用了现代主义画家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派画作,两个版本各自以三种不同颜色的色块按照精准比例切割分布,风格跳跃,碰撞激烈,但皮革质地又能让色块彼此包容起来,不至于突兀和矛盾。
在平面上呈现立体感上,这次的华为Pura X 典藏版依旧延续,只有通过手指手掌触碰才能感知的 0.05mm 皮革压纹,也正如传世油画远看是平面,近看却是由油画颜料构成的微型 3D 光影建筑一样。
实体书籍的内容呈现比例大约为 1.4:1,华为Pura X 更接近实体书比例的 16:10 屏幕显示比例能够给用户带来接近真实书本的阅读体验,这不仅仅是屏幕中一行可以显示更多文字,更能带来沉浸的,原生的阅读感受。
当手机内容消费成为手机主要功能这个产品锚点成立的时候,那么华为Pura X 的产品形态也随之成立,即便它在直板机和折叠屏两大类产品里,都显得相当特立独行。
明面上,首款全面搭载鸿蒙操作系统 5 的手机。标志着华为终端全面进入鸿蒙时代,另一面,它很可能也是一款天生就适配 AI 的手机,全新小艺融合和盘古大模型和 DeepSeek,交互上更有「人感」了,表象上看,外屏右滑直接进入全新呼吸感视效界面,让小艺触手可及,可知可感;内在中,全新的「快思考和慢思考」双模式下,简单问题,小艺处理快效率高,代码编写、时空推理、创意写作等复杂问题,小艺又能深度思考,审慎推理,给出靠谱结果。
在最初始,最熟悉的打字输入上,这里也有一个 AI 解决方案:Pura X 为用户提供了 AI 单手键盘功能,可智能识别左右手并弹出提示,点击提示就能切换到单手键盘模式。
也正如前面所说,华为Pura X 是华为探索的第 5 种折叠屏形态,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在整个折叠屏手机市场上,华为一直扮演着折叠屏市场拓荒者的角色,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自然不用多言,是肉眼可见地以高投入追寻工程和设计的极限。
去年,我们定义 Pura 系列不仅仅是寻找「最优解」,也是寻找「最新解」,当时的论断如今在华为Pura X 身上显得更适合,最优解是行业通过诸多内外部测试和反馈得到的结果,意味着不会出错,安全又保险,但「最新解」不一样,它更难,也更值得鼓励,就像华为的创新永远是向外求索寻找「最新解」,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产品,因为行业永远需要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