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防工业专家声称,中国的歼-20战斗机,实际上是基于,俄罗斯的米格1.44战机设计的。
欧亚时报7月13日《俄罗斯猛禽!设计对抗美国 F-22并被中国抄袭用于歼-20,莫斯科为何放弃米格-1.44 战斗机?》
这位专家,更进一步指出,中国在研发歼-20时,不仅大量使用了,米格1.44的数据和零部件,甚至还花费了5亿美元,从俄罗斯购买核心设备。
那么,俄专家的说法到底靠谱么?国产歼20和俄罗斯的米格1.44,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呢?
事关俄专家给出的这一指控,无疑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国际军事界引发了巨大震动。
近年来,中国在武器装备,和先进科技方面的突破性创新,更是令世界刮目相看。
歼-20作为中国第五代战斗机的代表作,一直被视为,中国航空工业实力的象征。
他不仅指出,歼-20的设计源自米格1.44,还声称歼-20存在,设计缺陷。
据报道,这位专家认为,歼-20的鸭翼与主翼,不在同一平面上,这可能会产生,更大的雷达信号,进而影响其隐身性能。
这款战机的研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是苏联为了应对,美国的先进战术战斗机项目(F-22的前身),而启动的。
然而,由于苏联解体,项目一度陷入停滞。直到2000年,米格1.44才完成首飞。
可遗憾的是,这款战机在试飞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性能远不如预期,最终被俄罗斯放弃。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于2011年首飞,2017年正式服役。
它们都配备了,鸭翼、大三角翼和V形垂尾,这些设计元素,在现代战斗机中,并不罕见。
在气动外形设计上,歼-20源自中国航空专家宋文骢的研究成果,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
虽然中国确实曾经,从俄罗斯进口过航空发动机,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歼-20都是基于俄罗斯技术。
歼-20最初使用的是,改进版的俄制AL-31F发动机,但随后很快换装了,国产的太行发动机。
不仅如此,歼-20在雷达、航电、材料等方面,也都采用了,中国最新的研究成果。
从最初的仿制到逐步摸索,再到如今的独立自主,中国航空工业走过了一条,艰辛而光荣的道路。
通过质疑中国军事装备的来源,他们试图贬低中国的技术实力,同时也在为可能的军事对抗寻找理由。
中国的崛起,不应被视为威胁,而应该被看作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机会。
美国《国防杂志》曾报道,歼-20具有强大的,高机动性、隐身能力、内置弹舱、先进的战场感知能力,以及先进的雷达等航电系统。
英国学者也认为,歼-20的先进传感器、有源相控阵雷达、低可探测性、强大航程和超视距远程导弹等特性,使其具有比任何以往非西方战机,都更大的威胁。
这些评价从侧面反映出,歼-20的卓越性能,也体现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军事科技快速发展的忧虑。
事实上,歼-20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同时研制两款,隐形战斗机的国家,这一成就无疑令某些国家感到不安。
面对这样的指控,我们不应愤怒或沮丧,而应该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态度,继续推进军事科技的发展。
我们也要认识到,真正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军事实力上,更在于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