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题: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为了月背近4斤土,拼了!
6月25日下午2时许,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终于迎回了自己牵挂53天的“六姑娘”——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嫦娥六号探测器。
定位、搜索、检查状态……返回器工作正常,任务圆满成功,胡浩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虽然嫦娥六号如期从月背带回近4斤土,这几天胡浩依然在奔波中:护送返回器回京并开舱“取宝”、部署安排轨道器后续拓展实验、见证月背样品开启科学研究……忙碌间隙,他第一次向新华社记者聊起嫦娥六号不为人知的故事。
采集1935.3克人类首份月背样品,再入返回比嫦娥五号更加精确,国际载荷收获科学数据“大礼包”……谈及“六姑娘”的任务成果,胡浩的脸上满溢自豪,语声爽朗。
“嫦娥六号任务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深空探测任务,飞控事件多、环节紧凑、控制过程复杂。”胡浩说,“六姑娘”采用智能快速采样技术,实际工作效率相较“五姑娘”提升了30%左右。根据着陆区地质情况和钻取作业情况,最终钻取采样深度达到了1.1米。
返回器着陆精度体现着任务的技术控制水平。嫦娥六号返回器的落点预报精度十几米、开伞点精度200多米、落地精度16公里,高质量完成回家最后一步。
嫦娥六号搭载的4台国际科学载荷,此行也收获颇丰。其中法国氡气PG电子 PG平台探测仪传回科学数据158M,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传回科学数据3.9M,这两个项目都进入了后期数据处理和论文发表的准备阶段;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相当于在月球上“钉了一枚钉子”,有利于今后在月球开展任务时标定位置。
“‘六姑娘’的国际合作也超出预期,提升了我们在月球探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与搭载载荷国家的友好交往。”胡浩说。
6月28日,月背样品正式移交给月球科学研究的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胡浩难掩兴奋:“‘六姑娘’会带来什么新知?我充满期待。”
6月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右)和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关锋在交流交会对接进展情况。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3年多来,胡浩带领团队开展了大量适配和优化设计,实现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三大技术突破,使嫦娥六号任务成为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
最大的悬念是能否准确降落到月背预定区域。月球的图精度较低,最高分辨率仅能达两米左右,而且由于月背没有实时图像数据,仅能依靠遥测数据进行判断。
采样环节则像“开盲盒”。由于事先无法判断月表下的状态,必须设计钻取和表取作为“相互备份”。万一钻取不行,挪动位置的代价很大,就要通过表取来“保底”。
“嫦娥六号任务的可靠性是乘积关系,一个环节0.9,再一个环节0.9,整个系统可靠性就降到0.81了。”再回首已是云淡风轻,听来却处处惊心动魄。
比如,在月背实施无人采样、封装、转移,精密性要求高且难度大,而且月球的真空度很高,进入一点大气就可能污染样品,研制团队在地面模拟平台进行大量实验,以毫米级精度确保样品始终如一。
“我们把方案做到极致,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就算中继星失灵,嫦娥六号依然可以自主开展采样、起飞。”胡浩说着,打了一个手势,干净利落、绝无冗余。
6月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左)、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和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王琼(前)交流嫦娥六号任务进展情况。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007年,以地球轨道卫星为基础研制的嫦娥一号探测器仅重2.35吨;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将超过8吨重的探测器送上月球。17年来,中国探测器进入空间的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一路陪伴“嫦娥”长大,胡浩经历了从副总指挥到总设计师的几次身份转变,不变的是“总是在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
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2020年,由胡浩担任总设计师,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多项“中国首次”,实现了较大的技术跨越。
“开门看到老虎、毒蛇不可怕,可以想办法对付它们;可怕的是门外一片漆黑,这一步是迈还是不迈?”胡浩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向未知进发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一项项创新突破,一次次闯关夺隘,胡浩用四个“信”字总结一路走来的感受——
“坚定信念,才能十年磨剑,向一个共同的梦想迈进;保持信心,才能在不断面对新的挑战时迎难而上、实现突破;相互信任,才能在复杂的大系统工程中统一步调、协同攻坚;言而有信,才能让国内外相关单位愿意与我们开展合作。”
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未来蓝图已绘。
“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证明,中国人设计的这条往返月球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胡浩的语气,自信又果决,“航天人已投入新的战斗!”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本报北京6月30日讯《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已于6月28日公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详细]
中新社巴黎6月30日电2024年法国议会选举首轮投票当地时间6月30日晚结束。出口民调显示,极右翼党派国民联盟在投票中领先其他各党派。根据Ip...[详细]
新华社深圳6月30日电30日15时,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 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详细]
长江委:长江城陵矶以下河段将全线日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获悉,当前长江流域强降雨过程仍在持续,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正在向下游演进,长江干流...[详细]
杭州东站内。铁路杭州站供图中新网杭州6月30日电2024年铁路暑期旅客运输自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共计62天。从客流成分分析,暑运以常规通勤...[详细]
央视网消息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6月PG电子 PG平台30日公布6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上月持平,经...[详细]
新华社合肥6月30日电记者30日从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安徽长江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且仍在上涨。 据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30日...[详细]
日前,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国防动员办公室负责同志等介绍“利用国动资源,服务保障PG电子模拟器 PG电子网站民生”情况。据悉,山东省国防动员办...[详细]
日前,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同志等介绍济青高铁快线加密运行、提升服务水平情况。会上有记者提问 请问,...[详细]
日前,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国防动员办公室负责同志等介绍“利用国动资源,服务保障民生”情况。会上有记者提问 我们了...[详细]
商用碳纤维地铁列车在青岛发布图为商用碳纤维地铁列车在进行动态调试。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供图本报济南6月27日电26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详细]
近日,中新网等媒体采访团随同中国石化走访川渝多地,实地了解能源一线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能源饭碗”与“绿水青山”...[详细]
中新网北京6月30日电30日晚,2024年国际篮联U18女篮亚洲杯落下帷幕。决赛中,面对卫冕冠军澳大利亚队,中国U18女篮79:96负于对手,摘得亚军...[详细]
直通高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 齐鲁工业大学2024年总招生计划8100人
山东大学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团队 科技报国 筑牢芯片产业材料根基【干事创业好团队】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 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